《云阳张飞庙》,此词条收录于12/10,仅供参考
云阳张飞庙,又名张桓侯庙,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建,始建于蜀汉末期,后经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扩建,已有1700多年历史。现存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。殿宇群,依山取势,庙内碑刻书画丰富具有历史、艺术和科研价值,因此早有“张祠金石,甲于蜀东”的说法,被誉为“巴蜀胜境,文藻胜地”。
传闻张飞在阆中被部将范疆张达暗害后,二人取其首级奔至云阳后抛入长江,被一渔翁捕鱼时打捞上岸,埋葬于飞凤山麓,故有张飞“头在云阳,身在阆中”之说。张飞庙原址位于长江南岸飞凤山麓,三峡工程蓄水后改建于重庆市云阳县南滨路15号。截至2020年5月18日,张飞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搬迁距离最远、文物级别最高、单项工程投资额最大的文物迁建项目。
张飞庙景区由正殿、结义殿、书画长廊、杜鹃亭组成:正殿是祭拜张飞的地方;结义殿有刘备、关羽、张飞桃园结义的群体塑像;书画长廊,存字画碑刻、楹联、匾额、摩崖题刻数百件。此外还有颜真卿、黄庭坚、米芾、刘墉、翁同穌等人的字画作品;杜鹃亭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而建,杜甫曾多次游历张飞庙,写下了40多首忧国忧民的诗篇。
2005年12月,张飞庙被列为中国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;2014年7月21日,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;此外,张飞庙还是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,重庆市新三峡五大著名景区之一。2024年,春节8天假日期间,张飞庙景区累计接待门票游客4.8万人次。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发送到本站邮箱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